本期期刊

  • 智能社会研究12 2023年第2期
  • (双月刊) 2023年03月10日出版
  • 2022年11月10日创刊 总第13期
整刊PDF

目次

研究报告
  • 徐偲骕 李欢 陆伊琳
    随着经济深度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政府建设的加快推进,中国信息数据领域的制度建设明显提速,中央政府在顶层设计上已经为数据"站稳"新的生产要素和治理工具地位做好了充分准备。不过,尚有大量细节性的体制机制难题需要地方政府创造性地予以破解,特别是公共数据这一兼具公共与市场两种属性的治理对象。本文旨在"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语境下,呈现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阐述地方政府在公共数据治理中面临的两大全新任务——开放和授权运营;其二是梳理各地已经取得的重要进展,尤其关注机制创新等方面;其三是简要讨论治理者面临的结构性挑战。以期在数据治理的现有研究中补充一个“地方视角”。
  • 译文
  • 马克·科克尔伯格 曹忆沁
    社交机器人的设计者与用户都倾向于将机器人拟人化。本文以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为着眼点,考察该如何对这一关系进行概念化。目前围绕这一问题存在"天真的工具主义"与"不加批判的后人类主义"两种相反的哲学观点,它们与对拟人化现象和拟人化设计的各种规范性反应相关。基于对上述两项观点的考察,本文提出了第三种观点,即从批判性、关系性以及解释学方法出发理解人类与机器人间的关系。这一观点通过厘清机器人在使用与开发中所蕴含的人类维度,并将机器人严肃地看作更大范围的技术语境内的工具,同时规避了以上两项立场,并对它们所假设的二元论提出质疑。最后,本文探讨了第三种观点对社交机器人领域及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教育所产生的意义,提倡基于关系性理解对上述领域进行改革,并为用户—公民在其中可以扮演的角色提供建议。
  • 劳伦斯·迪佛 暴文博
    延迟性是我们所知的法律的核心要素——解释法律规范并质疑其要求的能力取决于文本为公民提供的时间的空间性。当法律实践与应用进一步引入计算系统时,这些空间面临着崩塌的威胁,因为"计算守法主义"的即时性抛弃了文本天然的缓慢性。为维持该法律保护的性质,我们要明确延迟性在法律过程的哪些方面发挥着规范性作用,并确保它被如实反映在被引入的计算系统的示能上。这必然要求我们关注这些系统的设计和生产,并抵制弥漫在当代设计实践中的“效率”意识形态。
  • 书评
  • 马昱堃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复杂经济学提出者布莱恩·阿瑟的《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一书,采用复杂性科学的视角,对技术及其进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剖析。阿瑟力图通过本书构建起一套关于技术本身的理论,认为技术是一个自我创生的系统。他归纳出技术的组合与递归特征,分析了技术的“组合进化”过程,将技术视为一个有机体。本文对该书主要思想进行了介绍,探讨了它带来的启发及局限性。
  • 郭浩田
    在《平台资本主义》一书中,作者分析了平台资本主义的历史,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三次经济危机如何与平台资本主义的兴起相关联。作者接着定义了“平台”,阐明了平台的特征并区分了平台的种类。作者分析了平台发展的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该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其历史分析将资本主义的不同阶段勾连起来,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普遍规律。该书在预测平台资本主义的未来时略显论述不足,但对未来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启发性。
  • 包涵川 向秋婵
    金江军教授所著《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治理》一书,对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该书分为五部分,首先介绍了信息化和城市化的时代背景,进而阐述了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进展,然后以互联网、区块链等为例,剖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技术,再陈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五大构件,包括“新基建”、智慧政府、智慧经济、智慧社会和智慧城市发展环境,最后强调领导干部应树立信息化决策思维,在学术研究当中凸显了前沿性和系统性。基于《智慧城市》一书,未来应厘清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智慧治理的学科关系,兼顾城市智慧治理的“工具”和"目标"导向,在关注技术问题的同时深化技术运用的研究。
  • 访谈
  • 左美云 张承蒙
    null
  • 欢迎来稿

    本刊重点刊发以智能社会为主题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接收稿件体裁包括论文、评论与争鸣、研究综述、研究报告、译文、书评、访谈。

    我要投稿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