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约瑟夫·魏岑鲍姆为躲避纳粹而移居美国后,致力于数学研究并成为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教授。他因ELIZA程序而闻名。该程序的功能是模拟一位(至少在表面上)试图从心理层面理解客户的心理治疗师,成为现今模拟人类语言的聊天机器人的早期先例。魏岑鲍姆的研究使他逐渐对计算机的可能性、局限性和用途持批判态度。他关于计算机对人类经验世界影响的开创性著作《计算机的力量和人的理性》,触及了一个在当时全新、很大程度上未知且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领域。本文为魏岑鲍姆在1998年接受的一次访谈,主要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类比论证,以及人机关系的批判性思考。
关键词
正文
基金
- 本文原题为“The Image of Man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Conversation with Joseph Weizenbaum”原刊于 Weizenbaum Journal of the Digital Society 3(3),由作者以 CC-BY 协议许可翻译发表。
相关文章 (5)
-
书评 2024, 3(6): 188-216. 2024/11/10技术对社会的再结构———从卡斯特的网络社会到智能社会
-
论文 2024, 3(6): 26-47. 2024/11/10通用人工智能著作权问题的法律因应
-
论文 2024, 3(6): 48-63. 2024/11/10人工智能生成技术方案可专利性界定路径
-
译文 2024, 3(6): 107-136. 2024/11/10计算的限度———约瑟夫·魏岑鲍姆与聊天机器人 ELIZA
-
译文 2024, 3(6): 137-168. 2024/11/10从约瑟夫·魏岑鲍姆到 ChatGPT———与令人倾倒的 AI 技术的批判交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