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尽管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但关于社会信任感社会公平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互联网使用程度如何调节这些关系的研究仍相对欠缺。对此,本文将社会信任感、社会公平感和主观幸福感依次设定为自变量、中介变量和因变量。研究对象为不同互联网使用程度的公众,数据来源于 2021 年中国社会调查数据(CGSS)。通过实证分析,本文有如下发现:首先互联网使用程度对主观幸福感没有直接影响,受教育程度对主观幸福感呈现显著正向效应;其次,互联网使用程度越高,公众的社会公平感越低,不同省份的公众对社会公平感的感知具有一定差异:再次,性别差异也会影响社会公平感,女性的社会公平感更低;最后,社会信任感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内在机制是前者引起了公众社会公平感的变化。相对于其他群体,有时使用互联网的群体的社会信任感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最强,其社会公乎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最强:从不使用互联网的群体的社会信任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强。据此,本文建议持续探究解救“数字难民”的路径,提升公众网络信息素养,建设绿色健康网络环境,提高公众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
正文
相关文章 (8)
-
论文 2024, 3(1): 1-20. 2024/01/10平台企业的灵活积累机制——一个合约理论的视角
-
论文 2024, 3(1): 21-32. 2024/01/10信息逆差:代码权力膨胀与公众权力让渡
-
论文 2024, 3(1): 33-59. 2024/01/10大语言模型能用来给主题模型中的主题编码吗?——兼论大语言模型在社会科学领域应用的前景
-
论文 2024, 3(1): 60-83. 2024/01/10数字时代的科技公司与国家治理——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框架
-
论文 2024, 3(1): 84-102. 2024/01/10新闻大数据视角下测度区域一体化水平的新路径——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
研究报告 2024, 3(1): 133-152. 2024/01/10数字时代安全科技价值报告
-
研究报告 2024, 3(1): 153-165. 2024/01/10问题触发的算法模型响应机制探索
-
译文 2024, 3(1): 166-185. 2024/01/10数字健康的社会技术伦理——生命伦理学进路的批判和延伸

